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位“水与土的魔法师”。提到孙兆军,可能大多数人都不太熟悉,但是不少农民朋友却很了解他,只因他的“科技魔法”,让不少撂荒的农田,快速变成了高产田。在农民眼里,这位科研人员,没有想象中那样“高大上”,而是一个地地道道、有一副热心肠的农民的儿子,他是宁夏能解决“十年九旱”的科研带头人之一。要让盐碱地长出庄稼今年的暑假,对于专注科研的孙兆军来说,又将要在忙碌中度过,用他的话...
对王玉炯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他不断强调着不要写他个人,在他看来,整个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发展绝不是靠他个人的贡献。每一个团队,每一个项目,甚至每一个在生命科学学院学习的学生,都是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科发展实实在在的推动力,而作为院长,他最重要的就是当个“好舵手”,让“大船”航行得更远更稳健。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方面普遍还是落后的,而宁夏更是处于几乎空...
近日,“西夏建都兴庆府9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以及中国港台地区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博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研讨西夏历史文化,分享西夏学最新成果。2001年,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中心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教育部批准更名西夏学研究院,目前已举办了五届国际西夏学学术论坛,四届西夏学博士后论坛与若干全国性西夏学会议。本届论坛共...
10月20日,记者从宁夏大学了解到,由该校人文学院教授胡玉冰主编的宁夏地方文献整理标志性成果《宁夏珍稀方志丛刊》第二批8册旧志整理之作,已于日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加上2015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批8册成果,《丛刊》16册31种成果全部出齐,成果字数共767.7万字。至此,历时六年,宁夏完成了全部传世旧志的点校整理出版工作。地方旧志常常被视为一地之“全史”。据胡玉冰介绍,自元迄清,严格意义上...
干练洒脱、文质彬彬。这是初见胡玉冰时,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而这样的气质,是他27年浸染书香的自然流露。这27年来,他一直坚持走在古文献整理研究的路上,并乐在其中。对于这份执着,胡玉冰开玩笑说,他其实就做了一件事:为他人做嫁衣裳。"学霸"选了个冷门专业胡玉冰的大学专业是古典文献学。如今看来,这依然是个“冷门”专业,而在1987年,他初入北京大学的时候,和经济、法律专业相比,古典文献更是“冷门”。当年胡...
10月20日,记者从宁夏大学了解到,由该校人文学院教授胡玉冰主编的宁夏地方文献整理标志性成果《宁夏珍稀方志丛刊》第二批8册旧志整理之作,已于日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加上2015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批8册成果,《丛刊》16册31种成果全部出齐,成果字数共767.7万字。至此,历时六年,宁夏完成了全部传世旧志的点校整理出版工作。地方旧志常常被视为一地之“全史”。据胡玉冰介绍,自元迄清,严格意义上...
吴家麟:法学泰斗一生情系宁夏自治区60年感动宁夏人物颁奖盛典举行前夕,吴家麟的夫人汤翠芳对宁夏的同志说:“他这辈子最牵挂的就是宁夏!”作为中国宪法学泰斗,吴家麟教授曾任中国法律逻辑研究会会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曾获“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中国宪法学发展终身成就奖”……正如汤翠芳所言,吴家麟教授不仅对中国法学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宁夏教育界发展更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扎根大地,爱国爱乡;不畏风寒,自强不息;根深叶茂,甘于奉献。”这是宁夏大学传承了60年的“沙枣树精神”。在贺兰山下,宁夏大学像一片迎风的沙枣林,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60年来,为国家培育了19万优秀毕业生。光辉岁月中砥砺前行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揭开了宁夏发展历史的新纪元。同年,一行50多名年轻人风尘仆仆,到宁夏大学任教。他们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