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校首页

宁夏“东数西算”人工智能科技攻关青年科学家论坛

发表时间:2023-10-24
分享:

15FEBE

报告题目:认知驱动的多模态数据动态可信融合

报告摘要: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据建模所面临的数据类型越来越丰富。在科学探测、医疗诊断、社交媒体分析、机器人等领域纷纷出现了海量的多模态异构数据,不同模态数据中蕴含的有效信息往往是互补的、有差异的,其数据质量也是动态变化的。如何充分利用好低质、多源、异构数据中有效性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研究领域。本报告将系统梳理当前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介绍人脑在处理多感官数据融合时的柔性机制,并介绍当前最前沿的多模态数据动态可信融合的模型、算法和应用。

报告人简介:胡清华,国家优青/杰青获得者。天津大学北洋讲席教授,天津市机器学习重点实验室主任,CAAI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委会主任,天津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从事大数据粒计算、多模态学习、不确定性建模和自主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优青/杰青以及国防项目的资助。在IEEE-TPAMI、IJCV、IEEE TKDE、IEEE TFS等期刊以及NeurIPS、CVPR、IJCAI、AAAI等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目前担任IEEE Trans. Fuzzy Systems,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智能系统学报等期刊的编委。

报告题目:协同智能系统—助推AI大应用

报告摘要: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分析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各界争相突破的焦点。特别是近期,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解决复杂问题上表现出了强劲实力。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大多只能在封闭集合、单一任务、单一场景境中运行,面向跨地域、跨机构、跨设备、跨场景的人工智能大应用,还亟需发展多模型、多目标、多任务等协同智能理论与系统平台,更好的服务智慧生活和国防建设。本报告将介绍团队在研究和破解人工智能方法在计算、感知、决策和系统层次的高效协同理论与关键技术上的探索和进展。

报告人简介:茂果,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IEEE FELLOW,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委员,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协同智能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和陕西省创新团队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网络信息感知与隐私保护、雷达与遥感智能系统,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优青项目等三十余项科研任务,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被引用两万余次,H-index引用指数70+,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十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先后担任IEEE演化计算汇刊、IEEE神经网络与学习系统汇刊、电子与信息学报等期刊编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工委主任等。

报告题目:多视角学习研究进展

报告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涌现出海量的多视角数据。例如,购物网站上的商品具有文字、图像、视频等多方面的描述信息。数据的不同视角间存在一致性和互补性特征。综合多视角信息可以提升推荐、检索、医疗辅助诊断等多种应用的性能。本报告拟从多视角学习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范畴出发,结合报告人课题组的工作,介绍多视角学习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进展,讨论多视角学习领域的挑战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报告人简介:管子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主要从事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向的研究工作。在数据挖掘、信息检索、数据管理等领域的高水平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80余篇论文,包括TKDE、TPAMI、TIP、VLDB、SIGMOD、SIGIR、ICDE、CVPR、WWW、AAAI、IJCAI、SIGKDD等,合作出版学术专著1部。担任IEEE TKDE、Neurocomputing等学术期刊编委,担任领域内高水平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或资深委员,如SIGKDD、IJCAI、AAAI、NeurIPS、ICML、ICLR、SIGIR等。

报告题目:面向开放场景的学习问题初探

报告摘要: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始终广受关注。虽然目前的学习方法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它们大多基于“闭合世界”假设,即在类别已知、标注精确、分布一致的理想化公共基准数据集上训练及评测。因此,得到的模型往往只在预设条件下的理想封闭环境中表现良好,而在现实的开放场景及各类复杂的非理想条件下,算法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因此,为了让机器学习方法真正“走出实验室”服务于实际任务,本报告关注开放环境下的学习问题,重点探讨真实场景中常见的分布外数据、标注噪声、标注缺失等问题给模型训练带来的困难,从而提高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泛化性和鲁棒性。相关工作发表于NeurIPS、AAAI、TPAMI、TMM等权威期刊或会议。

报告人简介:宫辰,现任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获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江苏省杰青。已在世界权威期刊或会议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主要包括IEEE T-PAMI, IEEE T-NNLS, IEEE T-IP, ICML, NeurIPS, CVPR, ICCV等,另有7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目前担任IEEE T-CSVT副编委,AIJ、JMLR、IEEE T-PAMI、IJCV等30余家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人,以及ICML、NeurIPS、ICLR、CVPR、ICCV、ECCV、AAAI、IJCAI、ICDM等多个国际会议的(S)PC member。曾获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并入选百度发布的全球华人AI青年学者榜单。

报告题目:智能无人机视觉计算

报告摘要:智能无人系统依赖于多传感器对周围环境进行鲁棒的环境感知。团队构建了VisDrone大规模无人机视觉数据平台,包括可见光数据、双光数据以及多机协同数据等,覆盖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群体分析和协同感知等任务。基于VisDrone数据平台,团队围绕数据算力受限条件下的低代价学习范式、多机多传感器不同步条件下的协同学习机理以及未知场景和类别条件下的进化学习机制开展研究,未来将主要聚焦认知启发的智能无人系统协同进化学习理论与方法,并在军事安防等场景开展应用。

报告人简介:朱鹏飞,天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无人系统协同进化,已在IEEE TPAMI和IJCV等CCF A类和IEEE汇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主持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10余项,入选2019年度天津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以及2020年度天津市青年科技优秀人才。构建了大规模无人机视觉开放数据平台VisDrone,包含超过2000万图像/视频帧和2000万目标标注,并在ECCV和ICCV组织五届竞赛和研讨会。

报告题目: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启发式算法研究

报告摘要:实际工程中存在很多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和多模态多目标优化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多目标、多极值等特点,给已有算法带来巨大挑战:很难在合理时间内求出分布良好的Pareto 解集。我们以启发式算法作为搜索工具,结合数学规划和统计学习的思想与方法,发展高效的优化模型与算法。

报告人简介:高卫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副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先后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两次)、陕西青年科技奖(独立)、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独立)等。主要从事运筹学、人工智能、多目标优化及其应用研究,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军科委等20余项科研项目。兼任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理事、中国仿真学会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等。

报告题目: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智能优化

报告摘要:近年来,美军在“多域战”、“马赛克战”等概念的牵引下,美军不断推进其一体化防空反导体系建设,本报告将介绍美军防空反导系统的建设发展情况,并围绕防空反导任务中的大规模杀伤链设计优化,介绍团队在该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等。

报告人简介:王锐,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装备管理工程系副主任,湖南省仿真学会理事长,中国仿真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智能优化研究,担任TEVC、SEC、ESWA等期刊副主编,曾获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等,入选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荣立三等功1次。

报告题目:无约束视觉目标智能感知与深度理解

报告摘要:面向国防军事安全重大需求,报告人致力于研究无约束视觉目标智能感知与深度理解,针对复杂要素耦合空间属性关系挖掘与识别科学问题,利用关键信息与关联属性驱动的深度感知理解科学思想,提出了多模融合学习实例级目标跟踪、要素解耦学习属性级目标识别、因果嵌套学习像素级语义解析等算法,突破了目标视觉观测多变性、属性耦合结构多样性、场景目标复杂多元性等技术难题,后续工作拟围绕复杂场景智能感知理解与认知决策开展拓展研究和创新实践。承担了国自然、军科委等4项相关项目,技术成果在多个军政要地和6个科技领军企业获得应用,以第一/通讯作者在T-PAMI、CVPR等国际权威期刊、会议发表论文25篇,含一作T-PAMI 2篇和IJCV 2篇,获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序2)、CCF-A类会议ACM MM 2018唯一最佳学生论文奖(序1),6次在国内外技术竞赛中夺冠,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报告人简介:赵健,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导师:冯佳时、颜水成),现为军事科学院杨学军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组建的强博弈XX与决策技术军事科研重点实验室(全军首个)骨干成员,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多媒体分析。围绕无约束视觉目标感知理解共发表CCF-A类国际会议和期刊论文29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T-PAMI、IJCV、CVPR、NeurIPS等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5篇,发表的期刊论文包括第一作者T-PAMI 2篇(影响因子:24.314)以及IJCV 2篇(影响因子:13.369),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曾入选中国科协及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持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军科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等。相关技术成果服务于中办警卫局等多个军政要地,并在实际任务中发挥了重要效能同时,也在蚂蚁金服、中国花样滑冰协会、奇虎360等6个科技行业领军企业得到应用,产生了显著效益。曾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2022年度吴文俊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作为第一作者获得PREMIA 2019 Lee Hwee Kuan奖、ACM Multimedia 2018唯一最佳学生论文奖,6次在国内外重要无约束视觉目标感知理解赛事中夺冠。担任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国际知名期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dvances》、《IET Computer Vision》编委,《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Electronics》特刊客座编辑,VALSE资深领域主席,ACM Multimedia 2021分论坛主席,CICAI 2022/2023领域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高级会员等。

报告题目:基于计算智能的三维点云处理方法

报告人简介:武越,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ACM中国新星奖。CCF/CAAI高级会员,CAAI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CCF西安执行委员(2022-2024),CCF YOCSEF西安主席(2021-2022),CCF西安秘书长(2020-2022)。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智能、三维视觉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2600余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3),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出版英文专著2部,申请和授权专利5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面上项目、青年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面上项目)、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华为MindSpore学术奖励基金等项目。曾获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二完成人、2018年)、ACM中国新星奖(西安)(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2020年)、陕西省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22年)、华为火花奖(2022年)、亚洲人工智能会议最佳论文奖(第一作者、2022年)、全国青年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会创新组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2年)等。应邀担任期刊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Remote Sensing等期刊编委、青年编委、专题编委,BIC-TA 2016和ECOLE 2017的注册主席、CCF第六届大数据学术

会议的出版副主席、IEEE CCIS2021组织委员会主席、首届CCF黄河论坛程序委员会副主席等。

18253

报告题目:基于形状增强深度自注意力网络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滑坡检测方法

报告摘要:为了更好地利用光学遥感影像对滑坡进行识别,提取更清晰的滑坡形状信息,介绍了一种形状增强深度自注意力网络(ShapeFormer)。该模型使用编码-解码神经网络架构,在编码器部分引入金字塔深度自注意力网络作为特征提取器,用于获取不同尺度下滑坡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同时设计一种形状特征提取分支,该分支基于边缘注意力机制,利用相邻网络特征之间的差异信息来增强滑坡边界信息,保证了滑坡边缘的提取效果。在解码器部分,使用反卷积将不同尺度的特征进行组合,逐渐恢复组合特征的原始分辨率,并利用跳跃连接保存提取细节。在两个具有不同光谱和空间特征的滑坡检测公共数据集上与现有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在多源光学遥感数据的滑坡检测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报告人简介:吕鹏远,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六批青年科技托举人才,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遥感图像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毕业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主要从事智能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方向的研究,包括高分辨率遥感、高光谱遥感、深度学习算法、遥感地学应用等。现已发表国内外期刊/会议论文 10 余篇,包括 IEEE TGRS等高水平SCI 期刊论文 8 篇(ESI高被引论文 1 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宁夏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担任 IEEE TGRS、IEEE JSTARS、IEEE GRS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Remote Sensing、Remote Sensing Letters 等遥感领域国际 SCI 期刊审稿员。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