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8日07版“大家手笔”专栏刊发了西夏学研究院杜建录教授的《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一文,原文如下:“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
人民网银川2月28日电 (阎梦婕、实习生 王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这几年我主要关注的是民生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还有教育问题。每一年在会前我都很认真的开展一些调查研究,准备一些提案,有几项提案实际上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比如关于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国家几个部委在中西部地区选取了14个高校来支持,进行一些基础条件的建设,通过这个方式推动中西部高校的发展,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实施了几年,效果非常好...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城乡发展智库联盟副秘书长。自治区首批国内引进高层次人才“312计划”、自治区首批青年拔尖人才。2013-201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访学一年。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承担2016年、2017年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宁夏组评估任务。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
“这几年只要一开学,宁夏大学中卫校区的志愿者们每周都会来托养院帮扶照顾老人,仅2016年下半学期,志愿服务就有32次。”2月19日,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温馨一家”托养院,院长张生琴对“温暖中国”宁夏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的记者们说,这都要感谢万江老师。万江到托养院看望老人。36岁的万江是宁夏大学中卫校区的一名普通职工,短短几年时间,他已经累计志愿服务超过6000小时,成为宁夏公益圈的“网红”和达人,...
·论文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科研立项总经费突破2亿·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全区高校“零”突破本报讯 (记者王建宏 通讯员虎声远)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宁夏大学“西部一流”建设启动之年。这一年,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工作取得诸多历史性好成绩,表现出十足的西部一流“范儿”,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2016年,宁夏大学共有126篇学术论文被SCI、EI、CPCIS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篇论文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3篇论...
光明网银川12月26日电(记者 王建宏 通讯员 李琼)12月26日上午,宁夏大学与宁夏大北农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共建产业服务基地、开展高端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广泛的校企合作。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宁夏大学-宁夏大北农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饲料特色产业服务基地,纳入到宁夏大学科技园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试基地,围绕大北农生产技术需求提出课题项目或研究方向,每年按需要投入50万元,...
冷僻的西夏学聚集了一批热心学术的学者,难认的西夏文吸引了众多攻坚克难的专家,曾被称为“绝学”的西夏学因此成为一门国际“显学”:自2010年10月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挂牌成立以来,两国专家跨越万水千山携手完成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有关部门今天在西夏故都银川为这批新书的面世召开了座谈会。西夏是与北宋、辽、南宋、金长期鼎足而立的封建政权。上个世纪初,俄、英等国探险家相继来到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西夏边城黑水...
12月10日上午,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展示了中俄两国学者西夏学阶段性研究成果。经过六年多的研究,目前已出版西夏学研究成果著作6本,后期还将陆续出版西夏学相关文献。2010年10月,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在宁夏大学揭牌。经过6年多的努力,两国学者围绕西夏法律文献、社会文书、佛教典籍等领域开展实质性的合作研究,由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中方所长杜建录教授和俄方所长波波娃教授共同主编、上海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