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新闻中心讯 文化旅游学院】12月6日,首届西北四省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宁夏区赛总决赛落下帷幕,文化旅游学院2020届优秀毕业生石义泰负责的《越泰飞防“助飞”西北科技兴农梦》荣获高教赛道二等奖。荣誉的背后,是石义泰坚持不懈的知识积累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的最好体现,也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学院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提前布局,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指向,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科研与服务融合、产业与教育融合、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为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努力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培养模式需要将文化创意、规划设计的元素融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要改革原有的知识结构、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增加文化、创意与科技的知识与训练。学院成立伊始,邀请国内著名文化旅游专家来校,举办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把脉问诊人才培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邀请宁波大学、内蒙古大学、品橙旅游等高校、业内专家、学者共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0版)》。将历史、文化、创意的元素融于旅游课程体系之中,开设《文化旅游创意理论与实践》《景观设计》等课程。推出学术讲座、院长下午茶、教授午餐会、英语角、朗读者、企业家故事会等组成的系列活动。举办了《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区域性文化遗产赋能城乡文旅》和《励学敦行,做优秀文化旅游人》等学术讲座4次,院长下午茶和教授午餐会各2次,持续开展英语角和朗读者活动。



促进科研与服务融合发展
学院坚持“科研扎根祖国大地、面向社会服务”的理念,强化应用型办学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横向课题的方式主动服务地方旅游发展。本年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葡萄酒文旅融合的形成机制、协同效应与实现路径研究》、自治区社科基金《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宁夏黄河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各1项。完成《宁夏“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评估》、《宁夏游客满意度调查》、《西藏然乌湖4A景区创建提升规划》、《永宁县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银川市星级饭店评级》等横向课题10余项。学院教师还完成中卫市政府、石嘴山市政协、区内各文化旅游厅局组织的文化旅游产业复合型人才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培训30余次,总人数近3000人。与文旅厅合作课题入选2020文旅部旅游科技创新工程,获得文旅部旅游英才计划优秀成果奖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8篇,其中CSSCI期刊2篇。
产业与教育融合
产教融合师资平台。培育学院“双师型”队伍,鼓励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现有星级饭店评定师,葡萄酒品酒师、礼仪培训师、旅游规划师等“双师型”教师5人,占到专任教师的40%,初步形成了“双师型”的产教融合师资平台。
产教融合教学平台。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学院带领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开展现场教学或田野调查,本学期组织学生赴中卫沙坡头、宁夏博物馆、银川华夏河图、腾格里湿地公园、大武口洗煤厂、中卫黄河宿集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同时,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到校开展嵌入式教学,将企业实践经验和现实问题带给学生,其中沙坡头旅游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福中作的《旅游业的跨界发展》讲座,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



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受新冠疫情影响,虽未按计划实现学生前往迪斯尼、华侨城等单位实习,但依然有近50名学生赴北京、浙江等地实习,占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学生总数的40%以上。实习单位包括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北京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国防部维和培训中心、杭州泛海钓鱼台酒店等。
(责任编辑: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