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莎,85后,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兼职口译员, 2015年全国第六届 “外教社杯”英语教学大赛宁夏赛区决赛二等奖(总第3名)获得者。本栏目近日开展外国语学院“大赛归来再思再谈英语教学”访谈,听年轻的她谈赛事及教学,体悟教育智慧,与青年教师共勉。
(一)比赛过程回顾
第一次参加教学竞赛,特别是“外教社杯”这样知名的权威赛事,真是让我紧张、焦虑、期待、欣喜、遗憾,百感交集。
全区各高校初选的18名教师参加了“英语专业组”比赛,比赛分为复赛和决赛。复赛形式是15分钟授课,课型为综合科,共有6名选手可晋级下午的决赛。决赛形式由10分钟的说课和5分钟的问答环节组成。说课材料由组委会现场提供,30分钟准备时间。
上午的授课环节,我抽到了8号,开始紧张地等待。这种感觉很奇妙,因为和自己平时的工作环境不太一样,比赛的气氛太过浓烈。终于上场,面对8名学生、5名评委,以及观摩教师,我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
我选择的教学材料是现代大学英语第四册第8单元“Economic Growth Is a Path to Perdition ,Not Prosperity”。选择这课的原因一是文章观点非常符合时代潮流,强调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呼吁更多关注环境气候以及人类本身;二是文章结构非常清晰,3个论据,环环相扣,学生能从中学习逻辑思维,并能了解经济、环境相关的知识和语言表达。我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为中心,因此在准备之初,我就设定教学目标要聚焦学生本身,即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和语言技能。
设定好了目标,我开始进行教学设计,短短15分钟授课,我必须寻找一条主线,能将所有教学内容串联,并实现教学目标。经过反复思索,我决定以语篇结构分析为主线,通过对三大论据由浅入深的讨论,从而与学生一起理解主题。我采取了与传统的外语教学不完全一样的语篇分析,传统的语篇教学注重语言结构分析,而我从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特别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入手关注语篇,结合了当代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理论中以语篇作为交际单位的结构和意义的重要趋势。
简单来说,我给了学生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快速阅读,分析结构,总结三大论据;第二个任务是精读,回答每个论据下的四个问题,从而理解作者的论证方式以及论据;第三个任务则是主旨探讨,要求学生在理解论据的基础上,自己总结文章主旨。教学方法为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对话交流的方式调动学生,指导学生拓展主体内容和语言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协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口语技能。教学还使用了PPT,浓缩了教学内容,融合文字,图片等多模态语言输入手段。
后面的讲课还算顺利,直到最后时间到了,我才发现还有内容没有讲完。分析可能原因,一是活动设计本身过多;三是由于参赛经验缺乏,自己的时间掌控能力还有欠缺。幸亏现场的反应还不错,排在第5,前6名晋级下一环节——说课。
下午说课还在老地方抽签,这次是4号。拿到一篇文章准备,不算太难,题目叫Shame。要在10分钟内把教什么,怎么教讲清非常不容易,说课不仅对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很高,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我把说课内容分成了5部分,教学材料分析,授课对象分析,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材料分析还算说的很顺,主要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旨,授课对象设定为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分析了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强调了他们思维和语言技能的欠缺,因此将教学原则设定为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式的教学,锻炼他们的独立思维了解文章信息,并以此为主线穿插语言技能训练,教学目标也主要聚焦这两大方面。在说到教学步骤的时候,我发现,要在短时间内让别人明白你讲课的逻辑,真难,导入,三层阅读理解,由深入的文意讲解到浅显的语言点讲解后,马上进入了总结和作业布置,最后发现时间掌握刚好。评委主要提了与文章相关的两个问题,即shame代表的是什么,的确如果教师本身如果连这个都不清楚,又如何让学生去了解这文章背后的深意呢?我回答还是很流利的,只是感觉有小的语法错误,还是基本功不够扎实吧。
比赛最终结果授课50%+说课50%,总成绩排在小组第三,二等奖,第一次能拿到这个成绩,对还是很年轻的我真是莫大鼓励。比赛让我成长,不管结果如何,让时间沉淀;实践告诉自己,不断学习,永不止步,才不会被淘汰!
(二)比赛收获与期望
比赛已经结束,结果固然令人欣喜,但更重要的是准备和参赛过程,这无疑是一次价值丰富的经历。学习与交流、付出与收获、体验与成长是我对此次比赛最大的感受。
第一个收获是反思。教学几年后,其实有所倦怠,很难再从教学设计本身出发,而是以教学材料为终端。这次比赛让我再次认识到教学设计的不易和教学目标意识的重要,认识到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和教学对象的地位。总而言之,这次比赛让我再次从教学活动本身开始反思教学,有巨大意义。
另外一个收获是学习,从选手身上学习,学习他们的台风,学习他们所讲的内容;从评委身上学习,他们对选手表现的评论是宝贵的经验。通过比赛,我得到了比结果本身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学习精神,必须不断的学习。
期待学院能给我们提供更多这样的平台和机会,让我们反思,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也希望学院能出台更加有效的机制让教师能更加的关注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要素。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准备过程的漫长和艰辛恰恰衬托了短暂比赛的不易,我相信每位参赛选手都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永不止步!
(三)教学特点:将口译专业特点融入教学
我专业为口译,学习口译很多年。口译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对英语输出能力和语言外知识储备的高要求,强调学生主位和自主学习,强调快速反应,这也深深的影响了我的教学。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独立思维,语言外知识储备和语言技能。较为特别的是,我的课堂氛围是紧张刺激的,不断地给予学生各种语言任务(翻译,思考,复述,听力,阅读等),要求他们快速反应,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给予反馈指导,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主体内容和语言知识,锻炼语言技能。
(四)教学主要经验心得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怀着对教育的梦想,研究生毕业后,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了神圣的讲台,不知不觉已经五年了。作为一名新老师,从刚开始对教学手段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教学方法有了初步的有效应用,期间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在过去五年里,我主要承担口译教学和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教学心得。
首先,备课这一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自身学习完善的重要过程。所以在过去五年里,一方面,我认真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找出教学重难点,然后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比如口译教学以技能为主线。在备课过程中,主要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依托,制定层层递进的口译技能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我改变了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于是我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为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口译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备课时,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水平的差距,必须强调以技能为中心,选材时也要注意适中,不能选取生涩难懂的材料让学生翻译,而应选择较泛的材料,让学生掌握技能为主,然后通过技能来提高英语的能力。
其次,教学原则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方法上运用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要求紧张的课堂气氛,要求学生时刻集中注意力,时刻准备,完成我布置的任务,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能让他们目前所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因此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通过给学生分配翻译任务,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声,自信,流利,精确的进行中英互译,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尽可能的获得了最佳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还运用情景教学法,比如口译课程,给学生构建真实的口译场景,帮助学生感受真实的口译会场,加深对口译的了解。
再者,作为教师本身应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素质。这一点我做的很好,特别是口译技能尽管我已经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但是口译学习的过程还是不能间断,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机制。只要有闲暇时间,我每天都会坚持复述英语新闻,包括VOA、BBC、CNN,每天都会浏览外文网站,选取一篇文章进行视译,只要有时间就会听英文对话节目,练习同传。因为我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切忌吃老本,要不断提升口译技能,知识体系要不断更新,才能过得了自己那关,才能给学生做好榜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接受终身学习的理念。
另外,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结合。大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索,根据课堂经验,学生表现,深入研究探索更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付诸实践,从而为下一轮研究做准备。
还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就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要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学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以让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八小时之外
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85后,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为生活烦恼,为生活欣喜,更为生活感恩。课堂教学外,我喜欢记录生活,校园的一草一木,生活的点点滴滴。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些爱好在他人看来未免有些“矫情”,但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确属求之不得的禀赋。在业余时间,我是一名口译员,活跃于湖南、宁夏各大国际盛事,提供会议口译服务,如联合国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评估,IFAD湖南扶贫项目评估,联合国永顺老司城申遗评估,贺兰山岩画国际峰会,非洲总统顾问研讨班银川行,银川通航产业海外谈判等,只希望为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因为这让我无比骄傲和自豪!

后附:学生点评
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我们学生大部分都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使人对此门课程兴趣浓厚。
最开始,老师授课速度有些快,但是,后来学生提建议给老师,老师欣然接受并调整了授课速度。所以,总体感觉田老师讲得很好。
老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的电子教案详略得当,重点与难点区分的非常清楚,使我们依靠它能及时跟上老师的思维。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很复杂的问题他能用很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使我们的信号系统这门课学地相当轻松,学习成绩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老师组织习题课,使同学们在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得以解决;老师理论联系实际,课上穿插实际问题,使同学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初步了解,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同时田老师还能经常与学生交谈以后的考研方向等问题,为同学们在未知的领域排忧解难。
——2013级英语三班白马思宇
田老师的授课方式非常适合我们,她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用非常丰富的例题使知识点更加的具体化,明细化。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更能够以身作则,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上课例题丰富,老师不厌其烦,细心的给我们讲解,使我们有所收获,老师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并注意讲解学生易犯错误,所以田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老师鼓励我们的自主性,并鼓励我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锻炼我们的语言学习能力,课堂气氛较为热烈。另外,课堂内容充实,简单明了,是我们可以轻松理解并掌握知识。总之,老师认真负责的授课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很多艰涩难懂的知识,并且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老师在授课之余交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们关怀备至。
——韩惠萍
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她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考虑到我们的专业发展,为我们准备了新闻听力训练,等等有特色的内容。全面提升我们英语学习能力。而且老师授课有条理,有重点,对同学既热情又严厉。老师治学严谨,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上课例题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学生有所收获;半数认真工整,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并注意讲解学生易犯错误;最重要的是,田老师能虚心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到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
能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比较积极热烈。课堂内容充实,简单明了。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我们学生大部分都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欣喜,使人对此门课程兴趣浓厚。
——蒋林
从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有这样一种感觉:一定能从田莎老师这里学到太多的东西。她新颖的教学方式特别切合对口译学生的实战训练;精细全面的备课、有条不紊的课堂训练以及针对性极强的讲解点拨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不得不说,遇到她是我们这批学生最大的幸运,她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起到了最珍贵的引导作用,而她也是我这么多年学习生涯中遇到的最出色最优秀的老师,不光是专业水平无可挑剔,她独有的人格魅力也让她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受欢迎的老师!而这一切的荣誉,都离不开她对我们像姐姐一样的爱与关心。因为她在乎我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也引导我们去挑战新的难度,在她的帮助下,我们这一年来取得的进步让自己都觉得很惊喜。在我心里,田老师就是我的梦想,是我将来最希望成为的样子!总有一天我要和你一样优秀,美丽的田老师!
——2014级翻译硕士马庚蕾
田老师在我们的心里真的很出色,她在口译方面有着很高的禀赋,实力特别突出;在教学方面更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她对学生的爱和关心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而我们取得的进步也离不开她的所有帮助和指导!我们有田老师这样的教学队伍,真的是学生的福气。喜欢田老师的课,一如喜欢她的为人,真的是德才兼备!
——贾怡媛
对于田老师,真的有好多话要说。对她的出众的才华和实力一直特别佩服,她一直是我们努力的动力和榜样,这一年好短,她教会了我们那么多,可是多希望她能再教我们一年,可惜我们的课已经结束了。田老师给我们的鼓励和帮助我会一直记得!她对我们今后的人生方向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从心里喜欢她的课,她的为人。是她让我有动力走向更优秀,这样才可以骄傲地说、我是她的学生。
——马秀
附二 作为口译员的田莎照片













(供稿: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刘燕 责任编辑:赵世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