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以学促行 以行践学丨第三期“青思汇”学习心得分享

发表时间:2025-10-30
分享:

【宁夏大学新闻中心讯 党委组织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第五章“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重要论述精神,机关党委以“青思汇”为载体,围绕“深化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认识,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第三期学习心得征集活动。活动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战略关联,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结合管理、服务、保障岗位实际,谈认识、悟心得、谋举措,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动力,凝聚起学思践悟、以知促行的思想共识与行动合力。

办公室党支部李晶:深入学习“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论述后,我深刻认识到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而法治保障是贯通其间的关键纽带。作为高校法制办工作人员,我们将这一认识融入法务工作,以服务学校发展大局为合同管理出发点:针对科研合作、人才引进等高频合同类型,建立动态更新的合同模板库与风险清单,将知识产权保护、权益分配等核心条款制度化,既防范法律风险,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探索搭建合同全流程管理平台,实现从“被动审核”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联合法律顾问提供个性化法律咨询、开展专项普法宣讲,提升师生法律风险意识。未来,我们将持续提升履职能力,为学校科教人才事业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巡察(督查)办公室党支部金玉河:教育、科技、人才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基座的有机整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闭环生态系统。其中,教育是根基,需聚焦立德树人,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科技与人才提供源头活水;科技是引擎,要面向“四个面向”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教育和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人才是主体,是连接教育与科技的关键枢纽,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激发至关重要。推动三者协同发展,关键在打破壁垒、系统集成:一是深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资源共享;二是促进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形成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三是建立以创新价值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弊端。唯有统筹谋划,方能形成“教育滋养人才、人才驱动科技、科技赋能教育”的良性循环。

计划财务处党支部马莉:“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高校财务工作需跳出传统保障职能,成为催化三者协同增效的战略杠杆。财务工作的核心使命,是通过资源重构与制度创新,疏通“教育育才、才驱科技、科反哺教”的闭环回路。实践中要实现四大范式革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预算编制从“增量分割”转向“战略牵引”,围绕学科建设、科研平台等核心任务精准投入;创新投入机制,深化科研经费“包干制”,设立长周期人才基金,构建多元共担投入格局;构建绩效体系,建立综合衡量教学、科研与人才发展的评价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打造智能财务平台,推动财务职能从“合规监督”转向“战略伙伴”,为学校决策提供专业财经智慧,筑牢核心竞争力根基。

对外合作交流处党支部甄妮:“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并非三者任务的简单叠加,而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深远战略谋划,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三者构成有机整体,循环互促、共生共荣,核心在于将我国教育规模与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人才优势。作为高校行政工作人员,需深刻把握战略蕴含的系统观念,强化统筹协同意识,优化管理服务流程,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推动资源高效整合;为教师跨学科研究与科教融会育人创造条件,为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搭建广阔平台;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科技创新需求、人才成长规律有机统一,以实际行动推动战略落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张斐:教育、科技、人才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一体推进、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高校房屋管理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房屋资源不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汇聚创新要素、支撑人才培养、承载科研攻关的战略资源,其配置合理性、设施先进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其中,办公空间、青年教师公寓等是吸引、稳定高水平师资的重要物质条件,舒适的环境直接关系人才归属感与创新潜能发挥。未来,我们将主动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建立政策协同、工作联动机制,解决房屋资源配置中的复杂问题,进一步提高站位,将房屋资源管理深度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大循环,以科学精准的资源配置,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服务支撑。

基建处党支部刘斌:通过学习,我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战略内涵有了更深领悟。高校作为三者集中交汇点,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物理空间与先进设施保障。作为基建处工作人员,需跳出“就基建抓基建”思维,将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作为建设出发点:一是要前瞻规划,在教学楼、实验楼新建或改造中,优先建设跨学科智慧教室与开放式实验室,适应探究式、项目化教学需求;二是要建立“科研需求前置征询机制”,在项目设计阶段对接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团队,精准落地大型仪器布局、特殊管线敷设等需求,确保科研设施“建得好、接得进、用得顺”;三是要提升校园环境软实力,在长江学者实验室、学部学院办公场所环境提升项目中,推行“标准化+个性化”装修方案,增强人才归属感,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好发展”。

(编辑:李明花)

最新动态